lomit

Back

“人总要跟自己的过去和解,但有些事,还是要亲手画上句号。”
plaintext

去年比赛时,队友突然问我:“你为什么打竞赛?” 我随口回答:“不就是为了找工吗,不然拿奖有啥用?” 他愣了一下,说:“难道不能只是单纯地喜欢吗?竞赛不好玩吗?”

我顿了一下,但很快把这件事抛之脑后。比赛结束后,我继续投入出国准备、刷语言成绩、刷绩点、思考未来的科研和职业规划,竞赛的意义似乎已经不再重要。那个问题,也就这样被埋在了记忆的角落里。

直到最近,我才重新回想起这句话,才发现——自己从未真正回答过这个问题。

我突然想起了十三四岁的自己。

那个时候,我没有考虑排名,也没有想过竞赛对未来的意义,只是单纯地沉浸在解题的乐趣中。每当夜晚来临,我会在帐篷里对着墙用手指比划来比划去,勾勒思路,脑海里演算着可能的题目解法。放学后的自由活动、晚自习、午睡时间,我总是抢着冲去机房。甚至连吃饭都变得匆忙,脑子里装的,几乎永远是题目,草稿本上写的都是竞赛相关的公式与思考的痕迹,享受着想出题后大喊“我测,妙啊!!!”的快乐。

可随着比赛层级越来越高,名次和结果开始主导一切。我变得不再享受解出题目的成就感,而是开始焦虑于输赢。竞赛不再是单纯的挑战,而变成了一场又一场不能失败的战斗。我害怕失利,害怕努力没有回报,害怕自己不够强。

然后,我输了一场又一场重要的比赛。

高中的竞赛之路,最终以失利收场。不是因为天赋不够,也不是因为环境不好,而是因为我没有拼尽全力,没有稳住心态,没有达到一个让我无悔的高度。 可能是因为害怕失败,可能是因为当时的自己还不够坚定,我在压力与焦虑中慢慢停下了脚步,最终只能在不甘中离场。

大学后,我试图往前看,告诉自己,竞赛已经是过去式了。 我把重心放在出国、绩点、科研、找工上,一路走来,似乎弥补了高考的遗憾,似乎也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。但唯独竞赛这一块,始终是个未竟的故事,像一本被仓促合上的书,结局却仍未书写。

可是最近,我逐渐发现,每当面对一堆待办事项、压力袭来,让我不想学习但又不愿意摆烂的时候,我会下意识地拿出一道题来思考。 即使不再为了排名和成绩而训练,我依然享受着思维碰撞的过程。

“或许,我从来都没有真正厌倦竞赛,只是厌倦了曾经的自己背负的压力。”
plaintext

三年过去,我的水平早已远不如当年,未来的路依然不确定。科研?读研?读博?实习?找工? 现实的问题迟早都要面对。

但或许,在做出最终选择之前,我可以再试一次,完成高中时未竟的竞赛之路。

“有些路,走下去才知道会遇到什么。”
plaintext

这一次,我只是想再次感受解题的纯粹快乐,看看当年的自己,是否真的已经走到了尽头。

无论结果如何,这一次,我想给自己一个答案。

主要受到了这篇文章的启发: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12107259459

反思 | 三年后,我决定再试一次
https://astro-pure.js.org/blog/%E5%8F%8D%E6%80%9D--%E4%B8%89%E5%B9%B4%E5%90%8E%E6%88%91%E5%86%B3%E5%AE%9A%E5%86%8D%E8%AF%95%E4%B8%80%E6%AC%A1
Author lomit
Published at January 31, 2025
Comment seems to stuck. Try to refresh?✨